国家级人才导师“指点”师兄弟联手闯关5月13日至14日华中科技大学材料
国家级人才导师“指点”
师兄弟联手闯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13日至14日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2019级本科生周丁涛
携手远在海外深造的师兄梁昊樾
一起完成答辩
斩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总决赛
优秀学术论文奖!
周丁涛在年会现场作展示。
周丁涛与PPT中的师兄梁昊樾在答辩现场“同框”。
故事要从4年前说起。大二学生梁昊樾通过生产实习课程结识了带教老师、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李会巧教授。虽然当时他成绩并不突出,但对锂电池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李会巧将他带进课题组:“他有好奇心、主动性、善于思考、敢于承担的责任心,这些有时比成绩更重要。”
在课题组里,梁昊樾如鱼得水,大量阅读科研论文,在学长手把手的示范下学做实验。他了解到,多数报道中聚合物锂电池中的聚合物电解质正负极界面改性仅存在于正负极一侧。“能否使用一种材料同时实现正负极界面改性?”梁昊樾的忽发奇想立即得到了李会巧的支持。
李会巧指导学生使用拉曼光谱仪。
初涉硬核科技领域的梁昊樾开始着手把想法付诸于现实。他战战兢兢地学着使用拉曼光谱仪等仪器做实验,有的设备还要在实验公共平台才能做。让他开心的是,学院包括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内的11个高能级实验科研平台向本科生全面开放共享。只要预约,他就能在老师指导下操作各类仪器。梁昊樾的实验进行得很顺利。他和团队一起设计了类似皮肤的夹芯结构电解质。它不仅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也提升了循环次数,同时解决正负极两侧的问题。这种高能量、长寿命的安全型聚合物固态锂电池有望应用于手机、汽车和无人机等多种场景。
实验完成了,梁昊樾信心百倍地投出了论文初稿,结果收到了7位审稿人共49个提问。“我当时都懵了,不知如何回答!”李会巧及时伸出援手,抽丝剥茧地分析问题,指导他对工作不同时间的电解质薄膜进行FTIR测试。梁昊樾用扎实的实验结果回应了提问。毕业那年,他发表 SCI一作论文两篇,还申请了发明专利,并赢得了帝国理工学院的青睐。“我在课题组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计划项目的思路、科研写作的思路,以及各种实验技术的应用。这些不但为我的简历添彩,也让我更从容地应对未来的研究和学业。”
李会巧推荐梁昊樾的项目参加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梁昊樾毕业后,大创项目还未完成。师弟周丁涛接替作为主力准备项目答辩。“刚进课题组就是梁师兄教我做实验,每个项目李老师都安排了高年级学生来带,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任务是接下了,可能否顺利完成?他心里直打鼓。
李会巧与周丁涛、PPT中的梁昊樾、课题组学生在线讨论,准备大创答辩。
在李会巧看来,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让他们在项目中锻炼创新、动手、沟通、思维、表达、写作等各方面能力,锤炼坚韧意志。“每次绞尽脑汁迈过难关都是一次飞跃,长在自己身上的能力和经验谁都拿不走。这个过程也能培养科研的好苗子。”她专门花了一整天时间与周丁涛沟通:“人要放在那个位置上才能激发出小宇宙,潜力是无限的。我愿意跟你们一起扛。你可以的。”老师的真诚鼓励打动了周丁涛,“我没有那么优秀,以前也没参与这篇论文的研究,但在本科阶段能有这样的机会,我会尽全力!”梁昊樾虽然在帝国理工学院深造,却也一直关注着师弟的进展。他克服时差,和周丁涛一起完善讲稿,预演答辩。
“针对PEO电解质面临的问题,我们从人体皮肤结构中得到灵感,皮肤的内层娇嫩柔软,而表层却能够忍耐风霜酷暑。我们提出了一种类皮肤的夹芯结构,为PEO设计功能性皮层,正极侧提供好的抗氧化性,负极侧提高其抗还原性,中心芯层则保持高离子电导率。”今年5月,周丁涛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总决赛上侃侃而谈、表现出色。团队新颖的课题、论证严密的SCI论文引起广泛关注,不但斩获优秀学术论文奖,还代表学校首次受邀在闭幕式上展示。
正在实验中的梁昊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