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捐1000万!天上这颗“星”以她为名

光明网   2023-07-10 22:59:22

樊锦诗又捐了1000万元!

为心系的敦煌

她又捐出1000万元!


(资料图片)

今天(7月10日)

在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谈会上

“敦煌女儿”樊锦诗再向

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

捐资1000万元

用于敦煌文物事业发展和急需人才培养

捐款来自樊锦诗所获奖金及个人积蓄

早在今年5月4日

逢北京大学125周年校庆日之际

樊锦诗曾向北大捐款1000万元人民币

设立樊锦诗教育基金

用以支持北大的敦煌学研究

捐赠仪式上,樊锦诗说

“做人不能只为自己打算

一定要使所得奖金

用在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事业上”

(早前报道》》)

璀璨星空里

有了一颗“樊锦诗星”

当天还举行了“樊锦诗星”命名仪式

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

国际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

命名为“樊锦诗星”

这串编号的解读也极具巧思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介绍

“381323”可解读为

38年出生的江南女子

1辈子用心守护敦煌石窟

继常书鸿,段文杰之后

担任敦煌研究院第3任院长

横跨自然与人文科学2大领域

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

3个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据悉,这颗“樊锦诗星”

绕太阳一周需5.66年

平均速度为每日141万公里

据观测,“樊锦诗星”到地球的距离

最远可达7.27亿公里

最近时只有2.24亿公里

一生择一事

樊锦诗将半生岁月交给了敦煌

1958年,樊锦诗进入北大考古专业

在洋溢着兼容并包风气的未名湖畔

她沉浸在求实创新的学术氛围里

接受了顶尖的考古学教育

受到了北大精神文化的熏陶

并找到了一生所爱

1967年,樊锦诗与丈夫彭金章在敦煌

1963年毕业后

携着师长传授的知识和谆谆教诲

带着一个北大毕业生的使命

樊锦诗远赴敦煌

初到敦煌时

“洞内是神仙世界、艺术殿堂

洞外是飞沙走石、黄沙漫天”

但戈壁艰苦的生活条件

并未让樊锦诗打退堂鼓

1962年秋,宿白、常书鸿、李承仙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实习学生(樊锦诗:左三)在莫高窟大牌坊前合影

几十年来

她走遍了莫高窟的每一个洞窟

看遍了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

守望着莫高窟里的

历史沧桑、文化纷繁

她将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以及弘扬、管理工作

当成了终身事业

1964年,樊锦诗在敦煌工作

1987年,莫高窟被批准列为

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申遗的申报材料全由樊锦诗手写

后来在她的推动之下

一系列保护条例和保护规划出台

为了让敦煌石窟的文物信息

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樊锦诗又带领团队

建立起系统的“数字敦煌”资源库

敦煌文化与艺术真正地

走出洞窟、走向世界

除了考古研究和保护工作

樊锦诗还操劳着各种管理工作

从食堂的饭菜口味到员工住宿

从为研究人员争取出国进修的机会

到整个研究院的团队管理和协调

樊锦诗尽一切努力

为研究人员

创造更好的研究与生活环境

2019年

“敦煌学研究中心”在北大成立

樊锦诗任名誉主任

樊锦诗常说

北大的精神和学风

深深浸入了她的思想

滋养了她的一生

教会了她不忘报效祖国

不忘所从事的事业责任重大

不可懈怠丝毫

必须竭尽全力为之

樊锦诗在北京大学2019级本科新生训练营现场作报告

择一事,终一生

心归处,是敦煌

致敬“敦煌女儿”!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浙江新闻此前报道。

来源:浙江新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