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期后的互联网巨头,今年以来明显复苏。拼多多业绩大增,腾讯控股、
已经上市的互联网中小厂们,虽然没能大放异彩,但总算凭借自己的行业积累和上市地位,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最典型的便是搜狐、唯品会等。就连名声不佳的趣店,也能借现金积累和投资收益引发众人 " 羡慕 "。
当下最焦虑的,是暂未上市的二线互联网公司们。
腾讯、阿里、百度、拼多多、美团、网易、快手等,可以称之为一线互联网巨头。一线之下的各细分市场领导者,Keep、Soul、货拉拉、途虎养车、嘀嗒出行等,坐拥千万级月活,位列二线。
(相关资料图)
它们与一线巨头的差异有如天堑,但也并不甘心被合并或走向沉沦,在互联网黄金时代落幕的大背景下,正在遭遇增长与变现的致命双击。
如今,它们正在排队等待 IPO。不过,几年下来,也只有 Keep、花房集团、粉笔、快狗打车等少数几家拿到了船票。其他的,堵在港交所门前,形成了规模不小的堰塞湖。
急上市
6 月 21 日通过港交所聆讯之后,Keep 从 6 月 30 日开始招股,计划在 7 月 12 日登陆港股主板,成为 " 运动科技第一股 "。
Keep 上市,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2022 年 2 月首次披露港股 IPO 计划,期间多次在招股书失效后更新,到现在,总算是 " 守得云开见月明 "。
不过,幸运儿 Keep 身后,互联网公司在港交所门前,排起了长队。顺着这个队伍往前数,第一个便是趣丸集团。TT 语音母公司趣丸集团,早前计划赴美上市,环境生变后转投港股,2021 年底首次披露招股书。不过,因语音社交的监管问题,期间连续遭遇严重的通报和下架事件,导致 IPO 进程蓦然折戟,直到一年半后的 2023 年 6 月,卷土重来。
被称为 " 年轻人的社交元宇宙 " 的 Soul,在 2022 年中首次披露 IPO 招股书,期间两次失效,最近又开始预披露更新,锲而不舍。
2006 年创立的互联网众包平台猪八戒网,被称为 " 企服界的淘宝 ",耳熟能详的 Slogan 就是 " 开公司就找猪八戒 "。
2022 年三季度冲击港股上市,让这家沉寂多年的老牌互联网公司,重新进入大众视野。不过,资本市场并未给出正向反馈,杳无音信后,今年 4 月份再度叩门。
相较于猪八戒网,途虎养车更是 " 互联网 +" 的典范。从一个汽车后市场的引流平台,到自己设立门店,并对行业进行数字化整合。
然而,这种看起来更健康的互联网模式,也并未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2022 年 1 月首次披露港股上市计划后,一直被无视,直到今年 3 月底再度发起冲击。
细分市场 " 小弟 " 快狗打车上市后,同城物流 " 大哥 " 货拉拉,终于在今年 3 月底揭开了神秘面纱,提交申请计划港股上市。
再往前,则是专业顺风车平台嘀嗒出行。这家公司早年身处网约车巨头业务延伸的夹缝之中,在滴滴顺风车遭遇生死大劫之际,悄然崛起。2020 年底,还想趁着滴滴顺风车尚未回血,冲击港股 IPO。不过,滴滴跌到,嘀嗒也并未吃饱。计划落空之后,不得不在今年 2 月硬着头皮从头再来。
这里的每一家公司,几乎都经历了过五关斩六将,然而,长则三四年、短则两三年,仍然是千里走单骑、未达目的地。背水一战
无论二级市场整体行情如何,不管大家对这些公司的认知高低,它们也都要硬着头皮冲击上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为何它们如此焦虑?
因为,内忧外患,逼迫它们赶紧资本化,向市场卖个好价钱。再不上市,可就来不及了。
中国互联网,用户增速逐步放缓,已经进入存量时代。截至 2022 年 12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 10.67 亿,同比增长 3.39%,普及率达到 75.6%。
其中的几个重点领域,电商、短视频、游戏,已经出现用户红利消退的趋势。2022 年底,游戏玩家人数已由上年同期的 6.66 亿滑落至 6.64 亿。
存量时代,在对用户的争夺上,巨头们一向稳坐钓鱼台。微信,今年 Q1 月活 13.19 亿,看起来同比只增加了 2%,但增量还是达到了 3100 万。抖音、快手,拼多多、京东、天猫,大都是稳定几亿月活的一线平台。
最尴尬的,就是这些二线互联网公司,Keep、Soul、货拉拉、嘀嗒出行、途虎养车、趣丸集团,以及猪八戒网等。
用户规模上,它们的月活大多只有小几千万甚至是几百万。在用户的获取上,它们仍然处于需要向一线互联网平台买流量的阶段。你应该经常在抖音、快手上看到 Keep 和 Soul 的广告," 自律给我自由 "、" 不开心,你就来 Soul 啊 ",耳朵简直听出了茧子。总流量见顶、争夺加剧以及烧钱模式整体式微,导致这些二线互联网公司大多陷入用户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危机之中。
2022 年,Soul 平均月活同比下降 6.96%;趣丸集团旗下的 TT 语音,平均月活从 1680 万下降至 1380 万,硬生生减少 300 万。
增长问题进而影响了业务发展,途虎养车 1 万多家合作门店逃离,嘀嗒出行业务量持续下降,连占据同城货运市场半壁江山的货拉拉,也出现了业务危机。
当然,比增长危机更严重的是,互联网行业一直存在的变现难题。
与一线互联网公司流量平台、资本平台的定位不同,二线互联网公司,大多是业务平台,需要有实实在在的业务转化来实现收益。
现阶段而言,大多数二线互联网公司,仍然是以低层次的平台收租模式为主。提升业绩的方式也简单粗暴,提高抽佣率。
确实也有几家推出了创意型的流量变现模式,最典型的当属 Keep,成为了一家以兴趣社群为切入点的健身器材公司。但也是问题重重,毕竟,纯粹靠品牌溢价的商业模式,并不能形成持续的影响力。
于是,一些处于增长瓶颈与变现压力之下的二线互联网公司们,推出了一些 " 非主流 " 的盈利模式,例如卖奖牌的 Keep、卖虚拟面具的 Soul。即便如此,它们也未能实现盈利。
互联网公司的本质,其实就是流量 + 变现两大核心。当变现模式一直存在问题,那么,趁着流量红利还未消失殆尽,抓住时间窗口赶紧上市,便成为二线互联网公司们的背水一战。
逆周期上一次互联网 IPO 热潮,发生在 2018 年前后。很多我们所熟知的互联网巨头,美团、小米等,都是在这个时期登陆港交所。
最高光的 2018 年 7 月 12 日,映客互娱、指尖跃动、奇屹科技等 8 家公司同日上市,把港交所的锣都累坏了。
之后,一线互联网公司赴港二次上市,阿里巴巴、百度、京东集团都来了,吸引了绝大部分目光。
仅仅几年过去,市场环境大变,对互联网公司的评价体系,也在发生巨变。
以前的市场热点概念,到现在三翻四次仍不能被接受。互联网公司们,居然在港股门前形成堰塞湖。这种尴尬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些二线互联网公司的质地。一线巨头扎堆上市后,剩下的大多为细分行业的小巨头,想象空间非常有限:Keep 针对的是健身人群,很容易就达到自己的天花板;Soul、TT 语音,都只是小众社交;像货拉拉、途虎养车、猪八戒网这种,针对的是典型的低频消费场景,很难做到突破性的业务量;嘀嗒出行,则从始至终生活在巨头的阴影下。
当互联网行业进入逆周期,超级巨头们虽说大象难转身,但好歹也是大象,只要稍加调整,业务收缩、人员优化,很快就能进入复苏节奏。但是,二线互联网公司,几乎没有辗转腾挪的空间。字节跳动、拼多多、腾讯等,带领中国互联网行业在短视频、电商、游戏等领域实现了突破,二线互联网公司,有这样的机会和实力吗?
另外,在互联网行业黄金时代终结之后,二线互联网公司,几乎失去了被一线互联网平台并购的机会。
早些年,高德、优酷、UC 尽归阿里巴巴,爱奇艺卖给百度,就连货拉拉的竞争对手快狗打车,其实也是基于 58 系的一场合并收购。
交易之后,互联网巨头获得业务触角,标的公司傍上大树,创始人们套现财务自由。
而现在,Keep、Soul、货拉拉等公司及其背后的创始人,只能苦哈哈自己排队等待 IPO。
这些二线互联网公司,虽然大多拿到了互联网巨头和各路资本的投资。但是,巨头们整理资产负债表,已经成为常态化动作。连腾讯都清仓式减持了京东和美团,你还能指望它们长期主义与你携手并进?
抢船票
时代真的变了。
互联网逆周期,不仅全行业整体性下滑,分化也在加剧。用户增长、业务发展,甚至连二级市场的表现上,马太效应无处不在。
都是做电商的,连续十年稳定盈利的唯品会,市值不到 100 亿美元,市盈率不到 10 倍;而业绩并不稳定,算下来盈利能力并不出众的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市值高达数千亿、万亿元,市盈率 20 倍左右。差别的原因就在于,想象空间。
短视频领域,行业老三快手,市值 2000 余亿;而行业老大抖音,估值至少是万亿元起。
所以,这些排队的二线互联网公司,即便上市又如何?
与 Soul 较为接近的挚文集团(陌陌母公司),2023 年 Q1 收入 28 亿元、净利润超过 4 个亿,今年以来股价翻倍,但也只有 130 亿元左右。用户下滑、体量更小、深陷亏损的 Soul,你觉得估值多少比较合理?
去年底上市的直播平台花房集团(六间房与花椒的母公司),月活超 6000 万,去年赚了接近 4 个亿,最新市值仅为 23 亿港元。按照这个估值逻辑,去年月活下滑且只有 1380 万的趣丸集团,能值多少钱?
率先在港股上市的快狗打车,市值一路下滑至如今的 7.58 亿港元。就算同城货运老大货拉拉,在此基础上翻几倍,也只有几十亿港元,难道这就是它上市的目标?
Keep 的老师,号称健身界 Apple 的 Peloton,因为一样的增长危机与商业化难题,市值较其巅峰跌去 95%,连卖身都无人接盘,只得自降身价融资续命。不过,这只是短期视角。如果站在长期视角来看,趁着走上下坡路之前上市,其实是拿到了一张船票。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登上这艘船,不管是什么仓位,同样也能享受到沿途的风景,说不定还有升舱的可能,也大概率可以跟随大家一起航行到下一个周期。
也许,这就是 Keep、Soul、货拉拉、嘀嗒出行、途虎养车、趣丸集团、猪八戒网等二线互联网公司死磕 IPO 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