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为什么最终被杀?其实,在他的性格中有一个致命缺陷

中华网热点新闻   2023-06-15 18:57:55

三国尽归西晋之后,司马炎作为一个昏君,他荒淫无道、欺压百姓、奢靡成风。甚至,他还纵容手下石崇等人肆意搜刮民脂民膏,所得宝物甚至连皇宫都快装不下了。庙堂尚且如此,市井更是不必多言,纷纷效仿不说,奢靡之风在当时依然成为了一派风气。

虽然,有不少正义之士也看不过去,可是,他们又没什么拨乱反正的好办法。那个时候,最为出名的中国文人怕要颁给"竹林七贤",虽说,这七人也看不过当时混乱不堪的社会现象,却也没什么好办法,随即,志同道合的七人选择归隐山林,反倒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资料图)

其实,"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竹林七贤是为了对抗司马家族的黑恶势力,是有着特殊背景为前提的,这其中,最被人所熟知的当属嵇康。但不幸的是,他后来被石崇砍了头,死的非常冤枉。七贤中略为"负面"的是山涛,因为,他满脑子想的是怎么当官。

嵇康和山涛二人是好友,临死前对儿子说:"只要有你山涛大爷在,你就不是孤儿。"为了保护山涛的周全,他还特地在死前写下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在表面上看,仿佛是斥责山涛与他划清界限,但是,实则却是在保护他。

因为嵇康骂山涛越狠,越意味着二人的关系没那么好,朝廷也就能饶过山涛的性命。这也就很好地诠释了"君子和而不同",更让后人感受到了患难好友的一种境界。

纵观嵇康与山涛的漫漫人生路,反倒是山涛的做法更为可取。虽然,嵇康死的壮烈,但是,他并未发挥才华造福百姓。而山涛一生积极追求功名,不仅为官清廉,更是深知:自己要努力做好官,努力活着才是对百姓最大的效忠,希望因我山涛的存在,给百姓留的一席喘息。

可以说,山涛在乱世之中有保全自己的方法,不像是嵇康那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正之法,反倒是多了一些看似柔,实则刚毅的手段。

这里,有一故事说的就是如此:

曾有县令袁毅送给山涛一百斤丝,价格不菲,山涛判定袁毅不会仅向他一人受贿,当场拒绝怕是过于明显,当即举报势必会得罪一众官员。他的做法就是:收下这份贵重的礼物后,放在库房不动。最终,县令袁毅认罪伏法,并招供一众行贿对象,他本要惩治山涛的时候,山涛则从仓库中拿出尘封已久的那一百斤丝呈给了皇帝,并说明缘由后宣布无罪。

在乱世之中,山涛并未以刚毅做法对抗权势,反倒是保全自己,再寻治贪污的法则,这真是既有智慧又值得称赞。

反观好友嵇康就没那么圆滑了,当时,嵇康明言拒绝与司马家族合作,看不过他们乖张的行事作风。嵇康与阮籍并不一样,他不愿意再看司马一家冥顽不灵荒淫奢侈了。同时,他还多次参与暴动,但是,因为时机不对,他还没参与就被平息了。其实就算是嵇康真是加入这些武装起义,他恐怕也很难有所作为。因为嵇康不会看人,没有慧眼无法识别英雄。

相反,他的死与不会看人也有着莫大关系。

他的死皆由心狠手辣的吕巽引起的,这人非常毒蝎,见弟媳貌美伺机轻薄了人家。嵇康作为两兄弟共同的好友,在面对这样大是大非的事情,居然选择和稀泥,做和事老化解此事。这还不算,吕巽却以莫须有的罪名状告兄弟吕安对母亲不孝。不久,正当嵇康想为吕安辩解一二的时候,却被司马家族抓住了把柄,最终致死。

嵇康之死已成定数,因为,他宣扬与司马一家对抗到底。他的价值在于树立了知识分子的精神丰碑,其傲骨值得尊敬。而七贤中最憋屈的当属阮籍,他装疯卖傻拒绝做官,最后,不得已在司马昭胁迫下写了"劝进文"。阮籍的一生代表了绝大多数七贤的一生,他们一生窝囊,没有成就大事,看似是归隐山林,潇洒一生名士,其实,他是一事无成。

七贤之一王戎一生爱财,是七贤里的奇葩,最终,成就其财富,成为了京城里屈指可数的大富豪,也就算是成就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很多人辩驳,说他不算是负面人物,有钱也没有太过抢夺百姓的钱财,最多算是"自污"了,为的就是让司马一家看不起他,认为他没政治抱负而高抬贵手放了他。可是,这位王戎的钱终究还是来自于老百姓。

百姓花了重金养了一位不作为的官员,那么,这算得上是正面人物么?他确实没像石崇那么过分,但是,在其位没谋其政也可以被原谅?皆因没做坏事就能算得上正面人物吗?所以说,竹林七贤很好的反应了中国文人特点:心怀天下,一身傲骨正气,虽然,想特立独行,但是,却也少了些计策和勇气。

这在普通百姓看来,可谓是"百无一用是书生"了。

参考资料:

【《"竹林七贤"简介》、《竹林七贤考》、《竹林七贤的主要影响》】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